张女士43岁,左上肺有个8×9毫米大小的肺结节,两年半前就发现了。遵照医嘱,张女士每3到6个月复查一次,一直到 2024 年2月最后一次复查,结节变化都不明显。后来,张女士慢慢就没太关注这事,甚至忘了。
到2025年1月,张女士想着间隔这么久了,就再去复查一次。这次复查后,医院影像科有个专门看结节的医生,告诉张女士要去胸外科看诊,不过也有别的医生觉得结节前后变化不明显,可以继续随访。
张女士不放心,拿着自己的CT片子和检查报告找了其他医院的胸外科医生看,结果医生一致判断是微浸润,建议择期手术,还说如果心理素质好、心态足够强大,也可以再等等。但张女士觉得自己已经缓了两年多,当下又很焦虑,就决定做手术了。
决定手术之后,选择哪个医生又成了难题。当时,张女士还就诊了其他医院的医生,那位医生反倒建议张女士遵循就近原则,选择中山医院,说中山医院做得很好,也有利于术后影像对比。于是,张女士就选定了中山医院。
年前第二天,张女士挂了胸外科主任的门诊号,开了住院证。当天张女士就到胸外科办理住院,那时病房里人不多,陆陆续续有人出院,办理住院一切都很顺利。当天,张女士拿到了预住院告知书,还打印了预约检查单。
张女士想着年前先做完所有检查,年后能尽快安排手术,不然过个年说不定自己又打退堂鼓了。于是。第二天张女士就早早到医院做检查,做了抽血、心电图、心脏彩超、增强CT、正侧位胸片和肺功能检查。
所有检查都做完后,开年第一天正月初八上午七点多,张女士的管床医生给张女士打电话,告诉张女士当天办理正式入院。当天,张女士办理入院很顺利,交了2000元预交金后,就去了胸外科,又进行了一轮问诊。
这次张女士带上了家属,和医生进行术前谈话,医生耐心回答了张女士的所有问题,还和张女士商量手术方案。医生说可以做单孔胸腔镜手术或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,说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张女士这个手术上技术也够用,如果经济条件允许,达芬奇手术更精细化,是立体成像。
张女士想到自己平时车子保养都花上万,身体的保养更该选好的,就想选达芬奇手术,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要打四个孔而单孔胸腔镜才一个孔,这让张女士很纠结。后来,张女士看到网上说单孔胸腔镜的开口在腋下偏乳房侧,后期患者的乳房会有疼痛感,还会持续挺长时间,最后张女士才选定了机器人手术。
手术当天早上8点前,张女士到 CT室做术前定位。张女士侧躺在检查床上,医生温柔地跟张女士说:“要消毒,会有点冰凉。” 接着又告诉张女士:“打局部麻醉剂的时候会有点刺痛,稍微忍一忍。” 麻醉针扎下去时,张女士感到了刺痛,不过比拔智齿时的痛感轻,还能忍受。
下一步打药剂时,医生提醒张女士:“可能会感觉肺部很不舒服,忍不住咳嗽。” 果然,张女士的感觉肺部有粉末气体弥漫开来,直达鼻子和口腔,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。医生耐心地等张女士平复,询问张女士之后能不能忍得住,等张女士点头后才进行下一步。
医生说:“这时候会比较痛。” 张女士紧紧抓住小枕头,时间一秒一秒过去,听到医生说定位完成,张女士很惊讶,因为没有明显痛感定位就已经完成了。之后,张女士便被推进了手术室。
进入手术室后,手术室的床很冰冷,张女士环顾四周,终于见到了电视剧里的场景,好几个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麻醉师看出张女士紧张,一直陪张女士聊天,在聊天的过程中为张女士做了全身麻醉,张女士渐渐失去了意识。
因此,手术进行时,张女士是睡着了的,什么都不知道,连手术的主刀医生都没见到。术后复苏时,张女士感觉睡了很久,迷迷糊糊的,能感觉到自己还躺在复苏室的病床上。伤口处没感到疼痛,导尿管也没让张女士觉得不适,没有任何异物感。
回到病房后,张女士还是很困倦,半睡半醒。还好是用了止痛棒,做了这么大的手术张女士也没有强烈的痛感。另外,当天术中病理显示张女士切下来的两个结节,是微浸润腺癌和原位癌局部浸润。
张女士在医院住了两天后顺利出院,出院后,大病理报告显示张女士的两个结节分别是8×9毫米和 4×5毫米,最终病理都是微浸润腺癌。最后,由于张女士做的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,手术费用要比普通的高不少,最后总费用是65600多元,报销后自费48400多元。
睿迎网-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-在线股市配资平台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