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反复犹豫之后,印度空军似乎终于做出了决定。最近有印度媒体透露,印度政府打算采购42架苏-57和50架苏-35,相关协议即将签署。
▲在当前阶段,印度选择苏-57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
其实,虽然外界一直猜测印度在苏-57与F-35之间举棋不定,但从多方面来看,印度明显倾向于前者。一方面,俄罗斯为了拉拢印度客户,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——包括最新的发动机、源代码在内的核心技术全套转让,并将在现有苏-30MKI生产线上进行升级,使印度能够尽快掌握组装苏-57的能力,这样的待遇连中国都未曾获得。另一方面,尽管F-35的理论性能更强,但印度空军经过详细评估后认为,F-35的战力主要依赖美军强大的预警系统、数据链及电子战体系支持,而这些条件在短期内印度既无法获得,也不可能在政治上得到美国全面合作。
▲单看F-35,其实并非想象中那般无敌
因此,从印度的角度来看,F-35所谓的先进性能并不完全适用,而苏-57虽有一定技术短板,当前的局势却恰好为印度提供了一个低价入场的契机。对于始终致力于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的印度来说,有机会深入接触俄罗斯航空核心技术,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。实际上,就在前几天,印度国防研究网刚发布了到2040年的发展蓝图,计划在15年内装备140架五代机(其中包括60架苏-57和80架国产AMCA),同时还要引进多达400架“光辉”四代半战机,保持苏-30MKI现有数量不变,“阵风”战机则计划扩充至70架。
▲苏-30MKI的现代化升级工作也已经拖延多年
也就是说,印度航空领域的“印度制造”战略,在多年积累后终于迎来了成果期——“光辉”战机的生产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,目前只需升级其雷达、航电和发动机,满足空军要求的四代半标准后,便能大规模列装,用以弥补米格-21和“美洲虎”退役所留下的战斗力空缺,进而达成印度议会提出的45个作战中队建设目标。继续购买“阵风”似乎略显不合常理,但考虑到达索公司在压力下愿意在印度设厂,印度则希望借此机会吸收法国在先进战斗机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经验。
▲虽然“阵风”在性能上不敌歼-10CE,但其制造体系仍值得印度学习
换个角度看,印度当前的战略是先采购苏-57与“阵风”来提升当前战力,并借此积累经验,为国产AMCA和四代半“光辉”的成熟铺路。利用进口战机搭配自主研发,借助国内庞大市场吸收国际先进技术,推动本国航空工业升级,这种中西合璧的策略,其实与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发展路径非常相似。虽然印度经常对外宣称要“超越中国”,但从实际操作来看,它确实在走中国已经验证过的路。也正因如此,尽管“光辉”战机性能被广泛诟病,印度空军并不买账,印度政府仍强令空军高价采购。
▲印度清楚“光辉”不尽如人意,但仍将其作为发展航空工业的跳板
说实话,中国的歼-8当年也经历过类似命运——在歼-7畅销海外的年代,歼-8也曾努力争取出口订单,但最终无人问津。直到进入新世纪,受益于整个中航工业的技术提升,歼-8终于实现了原有设计目标,在歼-10与歼-11B量产之前,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支柱。正因为有这样的先例,印度才会忍受“光辉”的种种问题,其最终目标是成就AMCA战机的辉煌。可以说,“中国能做到,我也能”的理念,在歼-20首飞之后广泛传播,如今十多年过去,全球多个隐形战机项目纷纷夭折,连曾领先歼-20的苏-57和F-35,也都逐渐被拉开差距。
▲不得不说,歼-20的成功的确鼓舞了全球不少国家
虽然印度航空工业的整体规划还算不错,但再完美的蓝图,如果无法改变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长期以来垄断、低效的局面,最终依然难以转化为现实成果——毫无悬念的是,AMCA项目很可能会重蹈“光辉”的覆辙,经历长时间的技术瓶颈与延期,最终不得不依赖外购设备,在时间和资源的消耗中收效甚微,难以真正推动本国航空工业的飞跃。
睿迎网-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-在线股市配资平台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